(为了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所涉及到人名均为化名。)
姓名 : 梅振东 性别 : 男 年龄 :80岁 地址 :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病史简介:患者述于2012年10月无明显诱因左髋部出现肿胀、疼痛,进行性加重伴跛行,到当地铁路医院摄X片等检查示“无异常”,诊断不明,治疗2月余(具体不详),上述症状无缓解。遂于当年12月到福州省二院摄MRI“左髂骨有阴影,疑是肿瘤”,治疗半月余,疼痛减轻出院。今年2月上述症状又复加重,至当地中医学院检查诊断为“退行性改变”,经理疗、内服中药治疗4月余,病情时好时坏。至今年6月底,患者伴畏冷、低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到省立医院检查诊断为“骨结核”,建议肺科医院治疗。故至肺科医院予口服抗痨药物“利福平胶囊0.45gQd,异烟肼片0.3mgQd,吡嗪酰胺1.5gQd,乙胺丁醇0.75gQd”,并在福建协和医院于9月25日在全麻下行“左髋关结婚病灶清除术”,于10月11日出院,出院诊断为1.左髋关节结核;2.肺继发性结核可能性大;3.肝内胆管结石 ;4.双肾囊肿;5.房性早搏;6.双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10余天前自感左臀部不适,并触及一肿块,使用膏药2天后便破溃,到协和医院清创并送病检示:“结核”,住院换药10天。今为求进一步治疗而到我院就诊,门诊拟“左髋关节结核”收治入院。
专科检查:左髋部肿胀明显,左髋部前侧见一20cm纵行陈旧性手术疤痕,左髋部外侧见一1*2cm窦口,探及深约4cm,有少量淡黄色脓液流出,质稠,无异味,窦道口周围皮色发红,皮温略高,皮肤弹性略差;压痛明显;左大腿根部内侧触及一约3*5cm大小包块,无活动,边界清楚,质软,局部皮温略高,皮色正常,皮肤弹性欠佳。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4”试验、托马斯征阳性。左髋关节各向活动明显受限。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骨痨(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
西医诊断: 1.左髋关节结核伴窦道形成2.左腹股沟脓肿;3.房性早搏
诊疗计划:
1、入院后予以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患肢制动,加强营养
3、中医治疗方面,左髋部予中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每日换药2次
4、嘱患者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医患合作,争取早日康复
5、必要时对症支持治疗
6、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入院时间:2013年11月08日
出院时间:2014年10月25日
病情转归:
患者入院时见:左髋部肿胀明显,左髋部前侧见一20cm纵行陈旧性手术疤痕,左髋部外侧见一1*2cm窦口,探及深约4cm,有少量淡黄色脓液流出,质稠,无异味,窦道口周围皮色发红,皮温略高,皮肤弹性略差;压痛明显;左大腿根部内侧触及一约3*5cm大小包块,无活动,边界清楚,质软,局部皮温略高,皮色正常,皮肤弹性欠佳。
给患者行循经移病法
治疗一月后见:左侧臀部后外侧处术口有大量淡白色脓性渗出液,术口组织红活荣润,术口略向内凹陷,压痛较前减轻;局部肿胀较前消退,皮温较前降低、皮肤色泽较前转佳,引流通畅,继续中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
见左侧臀部后外侧处窦道有中等量黄色脓性渗出液,稀薄无异味,窦道口略向内凹陷,探及深约8.2cm,局部压痛较前减轻,肿胀较前消退,皮温不高
治疗5月后见:左侧臀部后外侧处窦道有少量淡白色脓性渗出液,质稀薄,无异味,探及窦道较前缩小,深约5cm,压痛较前明显减轻,窦道向内凹陷,引流管引流通畅;局部肿胀较前明显消退,皮温不高,皮肤色泽、弹性较前转佳
治疗6月半后见:见患者左侧臀部后外侧处窦道有少量脓性渗出液,质稀无异味,窦道口向内凹陷并缩小,探及通向前方,深约3.8cm
治疗350天后临床治愈见:患者左侧臀部后外侧术口愈合后无再破溃,周围皮肤色泽、弹性可,无压痛,被动活动髋关节活动度较前增大。
出院医嘱:适度锻炼,以不痛为原则,不适随访
专家点评:髋关节在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仅次于脊椎结核。因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又有关节盂缘加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髋关节结核因治疗困难,多半遗留下肢不等长,及明显的下肢短缩
重庆贻青中医院采取纯中医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对这种慢性骨病有其独得疗效。 通过皮肤吸收将药送入病灶区,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肝肾的损害。通过药物的“提脓拔毒”的作用,将局部脓液提引出体外;并且可以促进局部坏死组织的吸收及增强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病理性的体液转变为生理性的体液,为骨质再生和软组织的修复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由局部至整体治愈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