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魏爷爷 性别:男 年龄:73岁 住址: 重庆市江北
主诉:腰痛伴低热盗汗6月余,双下肢乏力1月余,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述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经按摩治疗1次后,腰痛症状有所缓解,但半个月后出现潮热盗汗等症状。先后到重庆胸科医院、新桥医院检查,于今年5月在胸科医院检诊断为“双肺结核”,并于当月23日开始口服抗痨药物利福平胶囊0.45g/次/日、异烟肼片0.3g/次/日、乙胺丁醇片0.75g/次/日、吡嗪酰胺片0.5g/日/3次;云芝内糖肽胶囊0.5g/次、3次/日保肝治疗。患者潮热盗汗症状稍缓解,但腰痛症状进一步加重,故于今年6月前往大坪医院行PET/CT影像诊断为“脊柱结核”,医院建议保守治疗,患者即在家休养并继续口服抗痨药物。3个月前患者腰痛呈进行性加重,伴腰部发紧、束带样感觉,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双下肢牵扯样疼痛,新桥医院给予口服止痛类药物及外贴奇正膏药,疗效欠佳。今为求进一步治疗而到我院
中医诊断:
骨痨(气血两虚,痰瘀阻络证)
西医诊断:
1、胸12椎体结核
2、先兆截瘫
诊疗计划:
1、入院后予以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绝对卧床休息,定时翻身
3、中医治疗方面,腰部予中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每日换药2次
4、继续原抗痨方案抗痨治疗(利福平胶囊0.45g/次/日、异烟肼片0.3g/次/日、乙胺丁醇片0.75g/次/日、吡嗪酰胺片0.5g/日/3次;云芝内糖肽胶囊0.5g/次、3次/日保肝治疗)
5、嘱患者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医患合作,争取早日康复
6、必要时对症支持治疗
7、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入院日期:2014-10-07
出院日期:2015-03-30
患者入院时体表情况: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腰部各向活动明显受限,胸11-腰5椎体棘突及两侧软组织、双臀部软组织叩、压痛明显,未触及明显包块,腰部肿胀较明显,皮肤无破溃,皮温不高,皮色正常,皮肤弹性可。双“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4”试验阳性。双下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
患者入院时片子见:1、考虑双肺结核,伴双肺上叶支气管扩张2、腰椎骨质增生;3、胸12椎体变扁,胸11/12椎间隙变窄
患者入院一星期后行循经移病法
患者入院治疗4个月半月后复查MRI检查,原病变椎体信号均匀,T11、12椎体部分融合,未见明显椎旁脓肿及死骨
患者一般情况可,无不适,双下肢牵扯样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腰部各向活动可,胸11-腰5椎体棘突及两侧软组织、双臀部软组织叩、压痛不明显,腰部肿胀不明显。腰背部无疼痛,翻身灵活,已能正常行走。因病情好转,基本已接近临床治愈。患者要求出院
出院医嘱
1、院外继续坚持靶位定向体液疗法的治疗半年以上
2.按时口服抗痨药物,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3.绝对卧床休息,加强营养。中医调护: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
专家点评:
骨结核绝大部分继发于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入侵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病变,患者往往伴有咳嗽,咳痰,潮热盗汗等症状。循着血管或淋巴管有浸入胸膜,胸壁,肋骨的可能。一般抗结核治疗被选为首要疗法,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大。在伴有“冷脓肿”,胸腔积液时多采取局部穿刺抽取脓液,抵抗力较差患者易出现术后感染。西医采取的病灶清理手术容易造成骨质的进一步破坏,且术后往往难以愈合
重庆贻青中医院采取纯中医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对这种慢性骨病有其独得疗效。 通过皮肤吸收将药送入病灶区,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肝肾的损害。通过药物的“提脓拔毒”的作用,将局部脓液提引出体外;并且可以促进局部坏死组织的吸收及增强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病理性的体液转变为生理性的体液,为骨质再生和软组织的修复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由局部至整体治愈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