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所涉及到人名均为化名。)
患者简介:姓名 : 小李, 性别 : 女, 年龄 : 14岁, 地址 : 重庆市
病史简介:患者及家属述于2010年11月左右因运动不慎后出现右上臂肿胀疼痛,伴发热,右侧手臂活动欠佳,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具体诊疗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后经当地一赤脚医生外敷中药治疗,肿胀疼痛无明显缓解,局部出现破溃流脓。于是到重庆市万州三人民医院就诊,诊断未“右肱骨慢性骨髓炎”,经手术开窗引流、抗炎等治疗,具体不详,肿胀疼痛症状缓解,伤口愈合。不久后症状再次发作,且疼痛加重,2011年初到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就诊,再一次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伤口愈合。但患者右上臂疼痛反复出现,2012年5月左右患者原第一次手术部位破溃流脓出现窦道,右上臂肿胀,先后到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就诊,诊断方面均考虑“右肱骨慢性骨髓炎”,未做具体治疗。3天前原第二次手术部位破溃流脓出现窦道。今为求进一步治疗,到我院骨科门诊就诊,门诊拟“右肱骨慢性骨髓炎”收住入院。
专科检查:右上臂明显肿胀,软尺测得左上臂周径24cm,右上臂周径26cm;右上臂可见两处陈旧性手术疤痕,在两手术疤痕处各有一窦道,窦口大小分别为2cmX2cm(右肱骨上段),1cmX1cm(右肱骨下段),因患者惧痛未探及其深度,有少量脓性渗出;患部及周围色素沉着明显,皮温高,局部组织弹性差,压痛明显。右上肢肩肘关节活动欠佳。
辅助检查:
2011年05月11日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X线检查,提示右侧肱骨骨折。
2012年01月09日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X线检查,提示右肱骨上段术后改变。
2012年04月27日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X线检查,考虑右肱骨慢性骨髓炎。
2012年06月06日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X线检查,提示原右肱骨骨髁上骨折已骨性愈合,右侧肘关节系未见异常;右肱骨下段改变,考虑慢性骨髓炎可能性大。
2012年06月26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X线检查,考虑右肱骨慢性骨髓炎。
2012年12月04日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X线检查,提示右肱骨感染性病变,骨髓炎可能性大。
2013年03月19日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X线检查,提示右肱骨中下段改变考虑慢性骨髓炎可能。
2013年07月16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化验:ESR 10mm/h;CRP 1.72mg/L;血常规基本正常。
2013年07月17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右肱骨CT平扫+增强,提示右肱骨慢性骨髓炎。
入院诊断: 右肱骨慢性骨髓炎
诊疗计划:
1、入院后予以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卧床休息,患肢制动。
3、右上臂予中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每日换药2次。
4、嘱医患合作,争取早日康复。
5、待完善相关检查后,择期行骨髓炎循经移病法。
6、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入院时间:2013-07-29
出院时间:2013-12-17
病情转归:
患者入院时见:右上臂明显肿胀,软尺测得左上臂周径24cm,右上臂周径26cm,右上臂可见两处陈旧性手术疤痕,在两手术疤痕处各有一窦道,窦口大小分别为2cmX2cm(右肱骨上段),1cmX1cm(右肱骨下段),因患者惧痛未探及其深度,有少量脓性渗出,患部及周围色素沉着明显,皮温高,局部组织弹性差,压痛明显,右上肢肩肘关节活动欠佳。
治疗1个月后见:右上臂肿胀减轻,软尺测得左上臂周径24cm,右上臂周径25.5cm,溃疡面缩小,局部引流通畅,皮温未见异常,压痛减轻,右上肢肩肘关节活动功能好转。
治疗2个月后:右上臂肿胀减轻,软尺测得左上臂周径24cm,右上臂周径25cm,溃疡面逐渐趋于愈合,极少量脓液引出,皮温未见异常,压痛减轻,右上肢肩肘关节活动功能好转。
治疗4个月后:右上臂未见明显肿胀,软尺测得左上臂周径24cm,右上臂周径24.5cm,溃疡面基本愈合,局部干燥,皮温未见异常,压痛减轻,右上肢肩肘关节活动功能好转。
治疗半年后:右上臂未见肿胀,软尺测得左上臂周径24cm,右上臂周径24cm,溃疡面已结痂,皮温未见异常,皮肤弹性恢复,未见压痛,右上肢肩肘关节活动功能好转。
出院医嘱:
1、继续中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巩固治疗,每日换药2次;
2、忌辛辣食物及发物;
3、卧床休息,后期适当功能锻炼;
4、不适门诊随访。
专家点评: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疾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多为“急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现代西医治疗因其抗生素的滥用,耐药性的产生使“慢性骨髓炎”常常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一般的手术治疗费用昂贵,治疗不彻底,术后形成的空腔更是加重了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手术对血管网的破坏,使局部的骨组织很难修复,这就给“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重庆贻青中医院采用“中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通过靶位透皮提引式治疗,提脓拔毒,活血生肌。将部分已经缺血坏死的骨与软组织分解吸收, 而一些死骨和细菌产生的病理性产物则通过窦道排出体外,减少病患区的坏死组织形成的继发性感染灶。不仅防止了病变的扩散,而且可以通过局部毛细血管网和毛细淋巴管网的建立,改善局部血循环和淋巴循环,使病理性的体液更换为生理性的体液,为骨与软组织的再生提供良好的支持。并且能够改善和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从而由局部到整体达到治愈骨髓炎的目的。